重点实验室召开2022年度总结及学术委员会会议

 

       2023年1月13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教育领域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总结及学术委员会议通过线上会议和直播方式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实验室如何利用新技术为出版业提供服务”,共计900余人参与了本次线上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学术委员和专家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唐杰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教授,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石磊编审,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杨征路教授,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张树东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张新新数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别荣芳教授,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CTO 张鹏,以及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 股份有限公可副总裁赛哲锋。出席活动的还有两位特邀嘉宾,一位是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平教授,另一位是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士进。除此之外,还有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及共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庄红权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庄社长在致辞中讲到,重点实验室自2021年初成立,在疫情中渡过了两年。在中宣部相关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在兄弟单位、共建单位以及清华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清华社的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2023年期待有一个升级,希望利用新技术为出版业提供服务,一方面,把重点实验室这两年积累的成果,包括技术、产品以及实验室运作经验等,面向出版业扩大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也期待联合更多出版单位以及政产学研相关资源,一起为整个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做一点贡献。本次会议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前两部分开通了线上直播,第三部分是闭门会议。

      会议第一部分是四位学术委员做专题报告。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以“校企合作,资源整合,协同推进出版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发展逻辑及合作模式,提出校企合作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有机体”,通过良性互动推动创新,实现专业与需求并轨发展。通过“它山之石”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和欧美等国出版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案例,为我国校企合作开展出版专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陈丹也期待携手出版社建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更多的平台共建、资源对接和项目合作。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张新新教授以“人工智能在出版中的应用再思考”为题,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出版业应用该技术所取得的创新型数字出版产品、出版新业态、智能出版标准、技术应用示范企业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出版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数字化战略理念不够深入、资金投入持续性存疑、盈利模式不清晰、业态发展不稳定、产业化态势不明朗等不足,强调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出版方向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也是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实现出版业提质增效的必然方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分享了主题为“出版元宇宙思考”的报告,围绕元宇宙的基本概念、实现路径展开论述,并进一步阐述出版元宇宙的可能发展方向,运营模式及未来三五年走势。通过产业实践介绍了元宇宙实验室、研究成果、AI和大数据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着重介绍了文化行业的IP元宇宙,通过“人-货-场-境”打通虚实,实现多态融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石磊以“科技期刊国际出版平台(SciOpen)支持一流期刊建设”为题,从科技期刊这一出版业技术创新的典型应用场景出发,结合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的实际案例,阐释了平台在支持和服务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打造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服务开放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面向科研、期刊建设的全过程服务模式,展示了以技术创新支撑我国出版业现代化转型的光明前景。 

      会议第二部分是重点实验室三个研究单元的年度总结汇报。

      首先,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介绍了知因技术如何用于技术情报挖掘与前沿技术预见预警系统,汇报了基于大模型、知识图谱技术赋能前沿科学的研究及应用,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把握科研方向,明确技术路径,加速科技创新有着重要帮助。

      然后,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赛哲锋介绍了面向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入驻分发及知识交易平台,通过形象生动的应用场景介绍,展现了从版权入驻确权、到内容增值以及交易,再到分发提供了一套闭环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得到初步的商业验证。

      最后,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回顾了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即主要致力于关键技术研究、知识服务产品研发以及知识服务模式创新。总结了重点实验室2022年工作规划、投入及预期成果的达成情况,对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做了简要规划。最后,围绕“文泉学堂”和“智能制造知识服务平台”等典型案例,从主要功能、内容建设、付费模式以及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等方面,分享了运用先进科技打造标杆应用、促进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探索成果、模式和经验。 

      会议第三部分是学术委员会会议。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杨海平教授分享了四点体会和思考:一是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出版业的转型,拓展知识服务的模式,从以内容为主的生产转变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智慧化产品。二是通过知识研发,利用知识图谱、知识关联等,找到发展路径及问题的解决方案,树立行业标杆和示范案例。三是建立知识生产的标准。四是通过相互推动,联合攻关一些行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

      科大讯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士进,结合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应用,提出了校企之间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第一,宽松孵化,针对验证预言性的项目,短期可能不会大规模应用,但可以推动一些探索,给予相对宽松的支持。第二,模拟竞争,针对已经明确的预言结果,逐步开展市场化验证。第三,真正的竞争环节,将探索的产品或服务推向行业以及更多的合作伙伴。他指出,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是逐步成熟的,需要逐步跨越一个一个的台阶。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首先汇报了图书馆承接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图书分类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应用”进展情况。接着,围绕融合出版提出了要补足关键短板研究的建议,特别是对标一些国际大型的出版社,从新模式、新业务、新技术等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分析整个融合出版的生态建设。然后,还建议借助平台数据和新型传播体系,把传播能力纳入实验室研究项目。最后,指出要同步快速布局技术、标准、机制的建设,从真正意义上去引领国内出版业的发展。

      其他参会委员也都围绕“实验室持续发展”以及“实验室如何利用新技术为出版业提供服务”等议题各抒己见、献言献策、热烈研讨,共同期待实验室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愿景,表示愿意大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加强横向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和前沿技术成果的输出与转化,尽早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并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继往开来,进一步加强了我社和专家、同行、合作伙伴的联系、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我社在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等领域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发挥并加强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标杆引领、交流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平台作用,对于构建具有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业务新模式和增长点,推动我社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并引领和促进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3-02-22 17:05